图书馆
首页 | 新闻公告 | 书目检索 | 数字资源 | 读者服务 | 国开数图 | 远程访问 | 下载专区
图情资讯
书评|《诗词课:... 06/27
总书记对青年提出... 05/05
书评|《理想国.孤... 04/26
总书记的书单 04/24
国家开放大学三大... 04/24
国家开放大学启动2... 04/24
微视频:读书之美 04/23
读书之美|世界读... 04/23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图情资讯>>正文
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016-04-20 15:09  

数字时代,网络信息以其海量数据资源、便捷查询方式正日渐成为主流阅读源。在此趋势下,以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为立身之本的图书馆遇到极大挑战。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会消失吗?近日,围绕这一主题,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山东、陕西、青海、甘肃、江苏、吉林等地的百余位学者发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1%的人近一个月没去过图书馆,39%的人很久没去过图书馆;而69%的人更倾向使用数字资源。图书馆传统业务是否正在衰落?数字时代,图书馆未来路在何方?

 

图书馆传统业务正趋衰落

“我现在使用最多的是数字资源。”面对记者抛出关于阅读类型选择的问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很干脆地答道。而对同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蒋颖表示不排斥任何类型的阅读资源,她更看重哪种资源更方便快捷。

 

问卷反馈显示,只有16%的人喜欢在图书馆查阅纸本资源。在阅读习惯选择上,37%的人非科研阅读选择数字资源,33%的人科研阅读选择数字资源,30%的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量相同。此外,约57%的人愿意在需要时为数字阅读付费。

 

“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确实面临各种残酷现实。”蒋颖介绍,2008年以来,受经济危机冲击,西方国家很多图书馆压缩财政预算,一些图书馆甚至关闭。2011年,美国甚至有图书馆员发表标题为《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的文章,为大学图书馆写讣告和墓志铭。

 

“近些年,传统图书借阅及到馆服务受到冲击,其突出表现是图书外借量下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借阅部主任朱小梅介绍,以往人大图书馆年外借图书量可达54万册左右,2014年约为45万册。蒋颖分析认为,网络信息发展使图书馆丧失信息资源垄断地位商业公司等跨界经营,使图书馆面临更多新的竞争者数字化改变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去“中介化”趋势明显用户因信息消费习惯和需求发生变化,也不断“远离”图书馆。

 

有关调查显示,美国出版界纸质书与电子书销售将于2017年出现逆转,而日本与中国也将在2020年到达临界点。上海图书馆研究室曾对美国近五年公共图书馆纸质书和电子书流通量数据作分析,预测2017年前后纸质书流通量在整个流通量中的比例将下降到50%以下。“过了临界点,我们将很快进入以数字阅读为主体的时代。但很多图书馆连基本的电子书服务都没有,更谈不上数字化服务。”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

 

数字资源建设问题重重

“21世纪是数据的世纪。当前,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相当大。”吴建中说,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吸引读者。

 

“从长远看,数字资源将越来越丰富。但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权两大全球性问题,要完全放弃纸本资源、建立纯电子资源,仍需要技术进一步发展。”蒋颖说,电子资源较脆弱,极端气候、战争等都可能导致常规系统无法使用;商业数据库出售的只是有限使用权,且长期保存成本很高,设备需持续更新升级

 

“现行的版权保护模式还是基于传统纸质文献的保护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字资源的特点,严重地影响到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陈力说,商家为了版权控制,往往通过IP限制的方式来规定使用范围,对于居住分散的社会公众来说,数字资源的便利性大打折扣。要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必须完善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信息系统部主任张智雄说,中国虽然搭上第三代长期保存技术快车,但科技资源多来自西方国家,国内能把这项技术搞清楚的人不多。如此,未来系统搭建、更新都会出问题。

 

如何在大数据基础上,准确预测出读者各种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也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难题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祝小静提出,关联数据、元数据等标准问题,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等,都是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图书馆不会消失

问卷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数字时代图书馆不会消失。为应对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业界和学界正在作出积极努力和尝试,美国近年召开的图书馆界会议,最经常出现的主题亦是“变革”和“创新”。吴建中提出:“数字时代,图书馆要向知识中心方向发展。”

 

“图书馆不会坐以待毙,正寻找发展突破口。”蒋颖介绍,国内很多一流图书馆已做出很多应对措施,如建立机构知识库,变革馆藏服务,调整资源结构,开发、使用新技术如3D打印等。“未来图书馆馆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纸本馆藏,存储资源和边界都在拓展,更加强化信息资源组织、发现、检索等后台功能。”蒋颖说。

 

陈力介绍,国家图书馆正在大力推动新媒体服务,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同时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等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面向普通公众的数字化服务。在内容方面,国家图书馆通过购买、自建和合作共享方式,积累大量数字资源,向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图书馆正致力于互联网信息的长期保存工作,目前已就一些重大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特色化服务等专题,开展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保存和服务工作,这也将成为今后该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解决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9月23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邀请国内近60个文献信息机构集体签署《共同声明》,推动国内外出版社与我国国家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开展长期合作。目前,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牵头组织的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已取得较大成绩。张智雄介绍,该体系建设目标为构建本地化、开源的数字保存仓储;构建符合可信赖数字仓储要求的、实际运营的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平台;为全面开展我国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提供基本工具和最佳实践。

 

许多学者认为,馆藏资源构成数字化、馆藏资源组织语义化、馆藏资源服务网络化和馆藏资源评价社会化是馆藏资源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会发生转变,但图书馆不会消失。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管理知识化将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福建开放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