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遭遇到信息的狂轰滥炸。每时每刻,我们都会见到前所未见的事情,听到前所未闻的观点。在课本和报刊里,作者们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们接受他们的主张。这位社会学家告诉你,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对年轻人有害无益;另一位却对你说,来点暴力镜头无伤大雅。这位经济学家宣称,抑制通货膨胀要靠减免税收;另一位却争辩说,要靠提高利率。这位教育学家坚持取消“虚饰课程”,诸如外语和体育之类;另一位却主张,同是这些课程,乃是必须大大增加的“必修课”。不论哪类知识,都是疑云迭起,对此,甚至这一领域的专家也是莫衷一是。读起书来,恐怕最为头疼的事情便是确定哪位权威才值得信赖。你读的是护理杂志也好,诗评或课本也好,甚至体育专栏也好,这个问题都赫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必须确定自己接受什么观点,拒斥什么观点,对什么观点则不置可否。
你是个有思想的人。因此,在面对耳闻目睹的信息狂潮时,你必须选择一种反应方式。你可以把自己遇到的一切被动地全盘接受,于是,你自然会将旁人的什么观点当成你自己的东西。你也可以更主动一点,对你遇到的信息的价值寻幽探微,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一种思维方式跟海绵遇到水时的情形差不多:一古脑儿吸收进去。这种方式我们习见习闻,它的一些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所吸收的有关世界的信息越多,你也就越有能理解这个世界的纷坛杂沓。你现在得到的知识,为以后更为复杂的思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海绵式思维的另一个好处,乃是它相对的被动性。它不需要绞尽脑汁的智力活动,而是来得更加快捷和简易,特别是在提供给你的材料清晰明确、妙趣横生时尤其如此。你只需专心致志,再加上死记硬背——这便是你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然而,一旦你通过吸收知识,开始把自己变成一个思想者,海绵式思维便暴露出一个严重的缺陷:在确定什么信息值得接受,哪些观点应该拒绝方面,这种思维方式简直就是力竭技穷,手足无措。若是一个读者永远只会像海绵那样吸吮一切;那么,除了他最后读到的东西而外,他还能相信什么呢?
因此,依我们看来,你倒是更应该自行选择一下,哪些应该据为己有,哪些索性忽略不计。这样,你必须采取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提问阅读法。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你积极地参与进去:作者努力为你讲解他的观点,而你则试图反驳他,尽管他并不在你身边。
我们这种互动的方式叫做淘金式的思维方式。黄金柔软喜人,澄黄明亮,自史前时期以来,它便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黄金都有分布,然而其分散程度之高却令人咂舌。它往往在人们始料不及的地方突露头角,这使得寻金的工作艰难环生,又极富挑战意味。
有一种寻金的技术,是到河流里淘取。淘金者必须在流水的砂砾中尽力搜寻,再小心地摇动淘盘,取得金砂。无用的泥沙被冲洗净尽。不断地转动淘盘,到最后,淘金者便可以断定,他的淘盘中剩下了宝贵的黄金。
如果你打算积极地阅读书籍和聆听信息,如果你试图断定你阅读和听取的知识价值如何,淘金的过程,便为你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模式。这项工作挑战迭起,有时单调乏味,但它的报酬却丰厚可惊。取精去粗,沙中淘金,这要求你在谈话中频频提问,并对对方的回答不断做出反应。
海绵式的思维,瞩目于对知识的获取;而淘金式的思维,则着重在对其所获得的知识积极的互动。这两种方法,自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若要智力淘金,你的淘盘里必须有些东西供你估价才行。不先行吸收,两手空空,又哪里有黄金给你淘洗呢?
让我们更为切近地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会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若你采用的是海绵式,在读到一篇材料时你会怎么办?你小心翼翼地读,竭尽全力地记。你在关键性的字句下面划线强调。你做笔记,以概括要点。你核对划下的线、记好的笔记,为的是肯定你未曾忘掉任何重要的内容。你孜孜以求,为的是闹清弄懂,那作者到底讲了些什么东西。
但若你采用的是淘金式,你又会怎样做呢?与采用海绵式的人一样,你希望凭借阅读获取新鲜的知识。在目的方面,你们是殊途同归。然而,淘金式方法要求你自问一些问题,弄清楚材料的逻辑步骤,还要判断是否存在重大的纰漏。在采用淘金式方法时,你必须不断询问:何以作者要得出这一些结论。你在书籍的空白处记下疑问和推理过程。你不断与材料相互影响。你致力于批判性地评价材料,并基于这一评价,形成你自己的结论。